藝考應該是純粹的、公正的,學生追求藝術的夢想,絕不該被一些培訓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玷污。
【資料圖】
嚴厲打擊性侵行為,直擊招考舞弊等違法違規亂象……近日,教育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部署開展藝考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向藝考培訓亂象“亮劍”。
據悉,此次行動主要聚焦四方面的工作:全面排查摸底,依法查處無證辦學機構;核查從業人員資質,依法清退不符合要求的從業人員;嚴厲打擊性侵、猥褻等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違法犯罪行為;堅決查處機構涉及虛假宣傳、虛構原價、價格欺詐、招考舞弊等違法違規行為。
近些年,通過藝考進入大學的賽道越來越“卷”,相關培訓市場也蓬勃發展起來。據共研網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藝考培訓人數達103.5萬人,藝考培訓市場規模達到535.6億元。與此同時,有關藝考培訓、招考的亂象也逐漸進入公眾視野。
比如,有的培訓機構利用信息不對稱,故意制造“內幕焦慮”,通過設立天價“保過班”等形式,忽悠家長和學生“拿錢買證”。有的同藝術院校的招考老師打通內部關系,假借上課、輔導等名義進行招考舞弊,形成利益輸送鏈條。水漲船高、動輒數萬元的培訓費用,給很多普通家庭帶來不小的經濟負擔;各種或真或假的藝考“黑幕”傳說,也侵蝕著社會對招考公平的信心。
更惡劣的是,一些機構從業人員還會利用學生渴望進入心儀大學的心理,以幫助面試、備考為借口,性侵、猥褻未成年人。今年9月,某知名藝考機構人員杜某某就被曝涉嫌誘奸未成年人,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由于藝考集訓的環境相對封閉,學生遠離父母,很容易受到不法從業者的精神操控。而且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很多人在受到侵害后,會因為恐懼、羞恥等原因,對自身遭遇閉口不談。如果缺乏監管,這些不軌行為就可能持續蔓延,嚴重損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藝考培訓不該野蠻生長,更不該成為一些人違法作惡的隱秘角落。強化藝考培訓機構規范管理,防范遏制相關機構及人員違法犯罪行為,是確保招考公平、保障考生權益的必要舉措。此次三部門重拳出擊,直擊無證辦學、性侵未成年人、價格欺詐、招考舞弊等亂象,就是要及時發現、清理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引導藝考培訓行業在陽光下運行發展。
針對藝考培訓行業的特點,一些關鍵問題亟待被正視和解決。比如,很多時候,招考與培訓方的利益輸送鏈條相對隱蔽,如果只盯著培訓機構的日常運營,有時難免力有不逮,無法真正發現問題。這就需要加強全鏈條的監督管理,進一步完善招考機制,規范招考權力,防止有人利用自由裁量權謀取私利。此前,教育部有關藝術類專業“推進省級統考、減少??肌钡恼{整思路,就有助于減少權力尋租問題,避免招考腐敗。
另外也要看到,藝考相對封閉的集訓形式,的確給不法者“伸黑手”提供了便利。對于這一風險敞口,要嚴格行業準入,特別是堅決向那些有性侵、猥褻經歷的人說“不”。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招聘工作人員時,應當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查詢應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記錄;發現其具有前述行為記錄的,不得錄用。嚴格落實這一規定,藝考培訓機構不能成為例外。
此外,有關部門也有必要進一步完善舉報機制,提高未成年人的防范意識。很多時候,圖謀不軌的培訓機構人員會對學生進行“洗腦”,通過威逼利誘等方式侵害未成年人。對此,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都需要保持與學生的密切溝通,使他們加強警惕,學會自我保護。一些案例表明,對于不法者的惡行,培訓機構的其他員工往往是發現問題的“關鍵人物”。暢通舉報渠道,鼓勵他們及時舉報,說出真相,才能讓不法行為浮出水面,使相關人員依法受到懲處。
藝考應該是純粹的、公正的,學生追求藝術的夢想,絕不該被一些培訓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玷污。引導相關行業有序發展,鏟除利益輸送鏈條,有不容忽視的社會意義。
撰文/任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