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隨著AP成績逐漸放出,不少獲得高分的同學已經快樂地在pyq曬出自己的成績+開始凡爾賽發言,“這波啊,這波又賺了30萬/50萬……”
(相關資料圖)
羨慕不已的同時,也會有同學產生疑惑:AP換分,真的有傳說中那么神奇嗎?哪幾門科目的含金量最高,換的學分最多?還沒上過大學的課就把分都換掉了,那之后的課不會跟不上嗎?
怎樣換AP學分,才會血賺,以及用AP換學分省大錢,TOP學校換分要求又有哪些?
考個AP能省幾十萬?
根據學校課程不同,AP的分數可以換對應的課程,或者對應的學分。通常大學都是達到一定學分滿足畢業要求,所以攢夠學分的情況下,就有提前畢業的機會。
美國大部分學校是學分制,也就是說學費都是按照學分來收費的,通常一學期費用在2萬-6萬美元左右。
各大高校一般修滿120個學分可以拿到學士學位,而一個有效AP分數可以換3-4個甚至更多學分。這意味著什么呢?我們按照各項平均值來簡單地算一筆賬。
畢業需修滿:120學分(每學期30個學分)
一學期學費:4萬美元
每個學分價值:4萬美元÷30學分=1333美元/學分
一門AP能換:3個學分
高中三年每年考:2門AP(3年共6門)
AP價值:6門×3分×1333美元/學分=23994美元
也就是說,每年考2門AP的你,到了大學起碼能省2萬美元的學費,折算成人民幣差不多就是13萬!
而這已經是非常非常保守的算法了,每年考5-6門AP的同學大有人在,最高能省下四十多萬人民幣??!絕對的巨款啊,妥妥的省錢王者!
如果從換課程的角度而言,一般來說大學的課程會比對標的AP課程稍微難一些;而且會因為通識課程不同的內容和執教教授的脾氣而出現波動。而AP課的范圍內容都基本固定,在足夠了解課程的前提下,拿到一個能換課時的分數并不是問題。
更何況,相信許多同學都碰到過這樣的問題:當選課時想碰見心動topic的課程,以及看到一個rate my professor上評價超高的教授想選他的課時,卻發現系統上明晃晃掛了一個“prerequisite required”。
這里的prerequisite有可能是上一年低階課程并拿到D-以上的分數(這個按不同學校情況而定);也有可能就是一門AP課拿到5分。因此,換課不僅能幫各位節約時間,說不定還能把這些省下來的課時用在更適合自己的課上。
當別人還在辛辛苦苦掙扎在一堆110,111的課程的時候,你已經把這些課都換掉,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自己支配了。
考了一堆AP,是不是在大學就無敵了?當然不是。
能拿到可觀數量的5分當然不錯,但AP也不是萬能的。
來給大家仔仔細細扒一扒“用AP換學分省大錢”這件事背后的幾點真相!
AP沒有兌換空間,只能被迫浪費掉!
AP考試分數在換學時的同時的確可以用來省學費,這個費用是指Tuition & fees。其中,fees指各種亂七八糟苛捐雜費,tuition是按每學期注冊的credit hours來收費。
比如:一所學校每個credit hour收600美元學費,那么上15個學時的課(5節課)就是9000美元的學費。每用一門AP課頂替一門課的學時,普遍能賺來至少3個學時,因此一個AP考試分數理論上可以讓學生省下至少1800美元學費。
但是,如果你換的課與你的專業必修無關,那么這門課的學時只能算作自選課,如果你想要修雙學位或選了一個必修課較多的專業,可能從一開始就沒有多少自選課學時可以自由分配,換專業的話更是如此。所以,在這種情況下,AP換分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只能被浪費掉。
AP科目可能會占用自選課的位置!
參考美國大學的常見學業流程,普遍會要求每個學生按所選專業完成一定數量的必修課,剩下的學時要求則讓學生用自選課/elective補上。
實際上,美國大學的自選課是最有趣,最容易一邊真正融入大學生活且一邊提高GPA的好課程,保齡球、交際舞、網游設計都可以當自選課來上,為了不浪費之前考出來的AP分數換來一門課,就占走了一門自選課的位置,真的是很可惜的!
此外,也有看似能換但實際不能換的情況,比如孩子學商科,肯定有一門必修課是經濟學,那是不是就能直接用AP經濟學5分省掉了一節入門必修課呢?還真不一定!具體可以看下面NYU-Stern的例子。
跳過一些專業基礎必修課,后期可能跟不上!
換了學時的課學校是不允許再上的,能力超強的學霸會覺得無所謂,繼續修學業路線上下一門必修課就行。
但是,對基礎和實力沒那么強的同學來說就沒那么簡單了。如果用AP成績跳過了最低難度的入門課,就必須修第二層或第三層難度的課程,難上加難,最后反而可能因此保不住GPA,甚至被“延畢”。
所以,只關注AP成績換學分省學費,是一件只看表象不看內在的事情。省學費雖然是事實,但如果經濟能力足夠支持的前提下,接受一個完整的大學教育,尤其是美國大學本科階段最引以為傲的“通識課程”,難道不是更好嗎?
尤其是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交匯融合,對未來人才的需求也更會偏向“全才”,簡單說就是文科生要懂點自然科學,理科生也要有一定的人文素養,現階段看似沒有用的那些學科以及知識,在真正步入社會走進職場后,都會顯現出一定的幫助。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名校課程的難度和深度,真的不是AP這個級別的,比如說微積分課程是理科和工科類的基礎課程,雖然很多學校都是允許用AP成績去換的,但仔細想一想,高中學的這點知識真的夠用嗎?如果完全不上大學的基礎課,直接跳到下一個等級,基礎不扎實真的會埋下不定期爆炸的“雷”。
當然, 大學既然有兌換政策,我們就不能否認說這是不對的、不合理的,只是希望大家千萬不要僅僅被“省錢”這個片面的引導而沒有去更全面的考慮,畢竟,當我們好不容易奔赴到大洋彼岸的夢校,好好享受大學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最后,還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接受AP轉學分,也不是每一科AP都能轉成學分。AP換分的可操作性,很依賴每個大學和學院自身的規定和要求,比如:哈佛和麻省理工,僅僅接受5分(滿績)的成績換分。
此外,校內不同學院也要看具體政策。以NYU為例,著名的Stern商學院對于微積分BC能置換的學分就有不同要求,4分的話能換4個credits,而5分的話就能換8個credits,但也有很多AP課程,如英語文學、宏觀/微觀經濟學等都是無法兌換學分的。
國外幾所學校的換分要求是怎樣的?
普林斯頓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的AP換分政策與其他院校相比較為寬松,學生AP成績達到4-5分可以換取1-2個學分,每門AP成績對應一門課程,每個學科至多能換取2個學分。
普林斯頓大學明確表示:如果學生想三年畢業,至少需要8個等同于八門大學課程的AP學分,并至少涉及三門以下科目:外語、歷史分析、文學與藝術、定量推理、科學與技術、社會分析。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的AP換分規則非常嚴格,需要學生達到用AP分數可以換夠32個學分的時候,AP分數換畢業學分的政策才會啟動。
達到以上的前提是:學生至少有4門AP科目獲得滿分,才可以申請換取哈佛大學的學分。但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能換取學分。
麻省理工學院
MIT的換分政策是需要學生提供AP滿分成績換取9-12個學分不等,像中文、英語可以換取9個學分,微積分BC、物理的兩門C可以換取12個學分。
但是,微積分科目只接受BC的成績,不接受AB成績。同時,只有微積分BC和物理兩門C可以抵課。
耶魯大學
耶魯大學可以換分的科目非常少,換分政策嚴格的同時能換取的學分也非常少,要求學生AP成績達到4-5分可以換取1-2學分,并且每門學科至多換取2個學分。
其中,耶魯大學能夠換取學分的科目僅有:文學、藝術史、數學、物理、藝術、音樂。
斯坦福大學
斯坦福大學的換分政策是要求學生AP成績達到4-5分就可以換取5-10個學分。同時每位學生至多可以換取45個Quarter Units(學季學分),一個學科至多可以換10分。
具體可以參考斯坦福官網每一屆的AP CHART。
杜克大學
杜克大學的換分政策也比較特殊,新生在入學時學校會將其AP學分自動計入系統中,但是至多計入2個學分。
從杜克大學畢業需要34個學分,如果學生選擇提前畢業,提前畢業一年可以多換取6個額外學分,提前畢業半年則可多計入2個學分。
賓夕法尼亞大學
必須拿5分才能換學分或免修課程。
部分科目如AP藝術史、經濟、心理學、統計等允許免修課程,世界歷史、數學AB、人文地理、政府與政策和生物等科目無法換分。
整體總結一下:
● AP成績換分,大部分學校的要求是4分起,藤?;疽笫?分;
● 同一學校不同專業對AP成績要求各有不同,可換取的學分也不完全相同;
● 一般來說,AP成績分數越高,可換取的學分也越高,但是基本都有上限。
由于AP考試每年只有5月份一次,已經報名了2023年考試的同學,建議大家盡早準備,早一點對各個科目考試的知識點、難點做充分的了解,再進行一定量的考前練習,才能拿到足以兌換學分的好成績喲!
希望以上的內容可以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在選定AP科目進行備考前一定要平衡好自己的興趣、能力以及對夢校換分&換課政策的提前理解,選擇性價比最高也最適合自己的AP考試~ 也祝正在備考的同學們明年在AP考場上“大殺四方”!
如果,還想了解哪些國際考試內容,可以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們。還可以參加11月26日的國際名校來了丨北京國際學校秋冬展,展會致力為上百所北京國際化學校提供展示平臺,為北京數萬家庭擇校、升學規劃等一站式服務,為廣大學生和家長們提供面對面了解國際學校以與其他家長一起交流互動的機會。
現場匯集了北京外籍子女學校、公立國際部、私立國際學校等眾多國際化學校,高質量講座和校長分析國際學校發展趨勢、解決答疑。知名教育專家官親臨一對一咨詢,為孩子量身制定升學擇校方案,全方位解決選校難題。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報名